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 漂流记6(第1页)
“放心,多得是,不够我再去打,总之,不管怎么样,都不会短了你们吃的。”李魁说道。他为自己来海岛的计划感到庆幸,要是现在还在船只上,现在根本应付不过来。而现在就不用担心了,他们有坚固的山洞,宽敞且明亮,能遮风挡雨,任凭外面海风呼啸,也不能吹到他们一点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有绵软能够容纳一家人的大床,睡起来特别踏实。他们有十几只山羊,二十多只野猪,三十多只野鸡,还有一池子的海鲜。遍地都是野果,不用担心维生素。还有土豆这种营养丰富的主食,可供他们食用。虽然药物不多,但是这一两年内,一些普通的疾病,是不用担心的。岑晶还会一些医术,能分辨一些药草,趁着还能走动,准备了不少,关键时候能用上。他把孩子放下,“不行,还是太少了,我要多去打一些野鸡。”山羊和野猪够多了,一只足够他们一家人吃好多天,但是野鸡不嫌多,一天一只,这些根本不够的。三个妻子,起码要准备九十只。岛屿上应该有足够多的野鸡。吃不完还可以养起来,让它们繁殖,这种野鸡繁殖能力很强,说不定以后还能吃上野鸡蛋。李魁背起枪就往外跑。老二说道:“他现在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,整个人都精神了。”“这一切,都是因为这个孩子。”岑晶看着李岛,“对了,孩子还没有小名呢,要不给他起个小名?”“就叫狗蛋吧!”老三说道:“贱名好养活,咱们现在在岛屿上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,我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长大。”“那就叫狗蛋吧。”岑晶也没有异议,事实上,他们老家除了大户人家之外,普通人给孩子起名字,都很随意。很快,李魁就打了十来只野鸡回来,活的全部放进了鸡笼里,死的就地宰杀。一家人吃的满嘴流油,根本不像是落难的,倒像是来这里享受生活旅游的。就这么过了大半个月,老二发动了。李魁不似之前那么慌张,虽然依旧笨拙,却不紧张了。老二身体素质好,只用了一个时辰,孩子就出来了。是个女儿,长得粉粉嫩嫩的,李魁爱不释手。她给孩子起名李蕊,小名叫心心。有了两个孩子,李魁更有动力了。他觉得这两个孩子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,所以格外的喜欢。不过,最难熬的是晚上孩子起夜。好在营养很充足,倒也不用担心孩子没有资粮。甚至多的用不完。又半个月后,老三出了月子,或许是因为吃得好,睡得好,她居然真的感觉身体比之前更好了。不过,这一日,岑晶发动了。大家伙都忙碌起来。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的。他也生了一个儿子。李魁给他起名李响,小名叫铁柱。至此,三个孩子都平安落地。除了岑晶跟老二都在坐月子,老三则是尽可能的照顾三个孩子,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。不过岑晶或许是体质问题,资粮不足,所以经常要让铁柱去他的二妈,三妈那里借粮。好在都够用。李魁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一家人的生活质量。为了让岑晶和老二做好月子,李魁又在洞穴旁边修建了两个单独的房间,供她们休息。孩子不饿的时候,就在洞穴睡觉,老三看着。饿了就抱过去喂养。孩子们都很争气,茁壮成长,一个个都长得白白胖胖的。三女也很心疼李魁,基本上都是一手抚养,晚上也不让他熬夜,毕竟李魁现在要负担几乎所有的粗活,还要做饭。好不容易熬到大家都出了月子,岑晶三人商量,轮流照顾孩子,闲下来的时候,其他两人就去协助李照劳作。虽然李照不同意,但是拗不过她们,也就默认了。李照看着石头上的日期,“咱们流落海岛已经三个月了,至今还没有发现一艘轮船经过,难道他们已经放弃这条航线了?”“你别多想,现在是冬季,我想,应该很快就有商船从这边经过了。”岑晶安慰道。其实这些日子,她们闲来无事的时候,都会盯着海面看。这一盯就是三个月,海面上除了风浪和海鸟,连一艘船的影子都没有。说实话,不仅李魁绝望,她们也有些绝望。特别是她们现在有了孩子,只有回到文明社会,孩子才有未来。所以这些日子,李魁正在造船。他将木头砍伐下来,放在沙滩上暴晒脱水。然后将它固定在小船的周围,增加小船的抗风浪能力。而且,还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。拥有更多的活动地方。李魁也不想冒险,但是如果一直没有船,他们不能坐以待毙。他算了时间,自己想要修建好一艘船,最起码也要一年时间。而且这一年,他还得不停地工作。手头上没有趁手的工具,他只能用榫卯结构链接,用木钉固定。很快,就搭出了一个框架。害怕不稳定,又用树皮搓成的绳索,将连接处固定反复缠绕多次后,才继续建造。对李魁而言,这不是无用功,哪怕未来有船,他用不上这些,也可以留在海岛上,给后来者使用。这更是支撑他的动力,人不能没有希望,否则,就是麻木的傀儡。李魁再一次看向墙壁,这是他来到海岛的第四个月,也是他们离开黑龙部的第八个月。再有几个月,他们离开黑龙部就要满一年了。一年时间,足够改变很多。他不知道黑龙部那些人是否得逞了。也不知道乾州那些人是不是已经动手了。但是李魁只想离开这里。就在这时,他听到了一声巨响。轰!那一瞬间,他手中的斧头掉落,不敢相信的看着海面上逐渐行驶过来的大船。他激动到浑身发颤。“船,是大船啊,快,生火!”李魁身边一直有柴堆,他时刻准备着。他急忙点燃了篝火,把大量的树叶盖在上面。随即滚滚狼烟冲天而起。他站在沙滩上不住的大叫,“我在这里,这里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