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我匪夷所思的人生作文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9章 重拾信心(第1页)

被学校开除以后,大伯费七巴力的求爷爷告奶奶的,最终帮我在镇上的中学弄了个借读生,此时离中考就只剩一个礼拜。那段时间白天晚上都在啃书,基本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,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,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,我的中考并没有失利,我以只比普通高中录取分数多3分的成绩被县城一中录取,其实一直也很感谢大伯,如果没有他,我肯定早就去混社会了,高中三年一刻不敢怠慢,最难忘的就是放假去外婆家,听外婆讲故事,她讲的事情我特别感兴趣,外婆年轻的时侯,那时侯盛行走西口。走西口是“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”事件之一,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无数山西人、陕西人、河北人背井离乡,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,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。西口,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,包括山西杀虎口;陕西府谷口;河北独石口,即晋北人、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。西口是晋商、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,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,陕北人,河北人。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、商品交易的地方,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,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(今呼和浩特市)。以前走西口是经商让生意,外公那辈的走西口确是为了谋生。走西口又叫走口外、跑口外或走场子。它是长城以内的晋西北、雁北和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到长城以外的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。走西口的人中大部分是山西青年农民。走西口的山西人或进入河套地区,或进入蒙古,或沿丝绸古道向西,走向了一条充记了艰辛、迷茫、苦难和辛酸的求生路、求富路。历史上,山西人“走西口”多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,形成两条主要路线:一条向西,经杀虎口出关,进入蒙古草原;一路向东,过大通,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。民间所说的“走西口”中的“西口”一般指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。走出这个西口,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(今呼和浩特旧城)与绥远(中华民国时的绥远省,省政府所在地位于今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陕坝镇)、库伦和多伦、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。这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通道,也属于今天一些学者所说的广义上的丝绸之路。另外,神木人的走西口有一条线路是这样的:由陈家沟岔、孙家岔、大柳塔、阿腾席连、东胜、达拉特(过黄河)、包头,再由包头进入五原、临河、杭锦后旗。所以神木人走西口叫“走后套”。而榆林人走西口也有一条是通往后套的:由榆林北上到乌审旗、鄂托克,由乌海市(过黄河)至杭锦后旗。走西口”极大地加强了口外边地与内地的联系。以山西为例,清代以来有一句谚语说:“雁门关上雁难飞,归化圆宝如山堆。山西亢旱没啥事,归化一荒嘴揪起。”所谓嘴揪起,也就是饿肚子的模样。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,为山西冲要三关之冠。归化亦即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。此句谚语的意思是说:归化为商贾辐辏之地,对于山西经济的影响极大。山西的一些地方,即使本省发生大旱,对于当地社会并无太大的影响,但如果归化一带发生灾荒,那这些地方的民众就只能忍饥挨饿了——这当然反映出山西的一些地方对于口外经济有着极大的依存度。当时,走西口”还加强了蒙汉人民的相互交流。譬如,蛮汉调(又称蒙汉调或漫瀚调),就是蒙汉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,逐渐融合了信天游、山歌、蒙古歌曲的艺术风格,相互交流而催生的一种新民歌。而广泛流传于晋北、陕北、河北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地方小戏“二人台”,更是内地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。西口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,因为汉族亦在西口地域吸收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精华,互相渗透,形成了西口文化独特内涵,蒙汉语合璧,蒙汉饮食合璧,服饰合璧,蒙汉风俗习惯合璧等。山西移民文化成为西口文化的主流。那时内蒙地大物博,过得比较富裕,起码不用饿肚子,外公他们那辈吃大锅饭,给队里干活然后分的粮食不够家里人吃,经常饿肚子,形势所迫之下,外公和村里的青壮年们先行就去了内蒙,到了内蒙后安定下来,捎话让外婆出去,说那时村里已给分了住处,于是外婆就带着我大姨和我大舅去口外找我外公(走西口土话叫出口),那时侯大舅才6岁,大姨三岁,外婆抱着大姨牵着大舅,带了几个玉米面烙饼,从营头镇出发,说起营头镇,不得不说一段历史事件和他古老的传说,营头镇村的名称来源与明弘治三年修筑的八角堡有关,城墙上建有八座城楼,形成“八角”,因此得名八角堡。营头镇村的名称则是因为明将常遇春在此与元军相遇,得名“迎头镇”,后演化为“营头镇”。这个名称不仅L现了地理特征,还蕴含了历史事件的意义,表明了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外婆带着大舅和大姨,走了三天三夜,到了崞县(今山西省宁武县与原平市的交界处)实在饿的走不动了,但那是人们基本上举家迁往口外,外婆他们走到快天黑后,突然来到了一家人家门前,外婆说记得人家门前有石狮子,看样子是大户人家,就去敲门,结果有个老头开了门,外婆说。大哥,不好意思打扰你们,我们是去口外谋生,路过贵地,孩子饿的不行了,大哥能否给口饭吃,结果那老头就说进来吧,进去以后家里就有一个老太太,可能是老头的媳妇,但老太太明显不高兴,把老头偷偷叫去一边说,什么人都往家里带,老头说,看样子这位小媳妇是真落难了,咱们帮帮他吧,你去给孩子们弄碗面条吃,老太太虽不愿意,但是老头一说,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就不情愿的去了,那时侯粮食可比钱值钱,人家有可能自已还吃不饱,凭啥把自已仅有的口粮分给你,然后面条上来也是面汤里飘着几根数的清的面条,外婆当时就给孩子们吃了,剩下几口汤外婆喝了,然后吃了饭歇了会,外婆就去跟老头老太太告别,然后拿出仅有的几毛钱对老头说,谢谢大哥,以后妹子如果过好了,定不忘大哥的收留和一饭之恩,老头摆摆手说,大妹子没事,看你们娘几个也是可怜之人,这两娃这么可爱,我帮忙也是应该的,外婆说,这几毛钱还请大哥留下,当时老太太看我外婆这么说,脸上才有了几分和悦,也明白我外婆不是坏人,两口子说啥也不要外婆的几毛钱。后来外婆过好了,去谢人家这家人,可到地也不知道是外婆记错了,还是那家人搬走了,反正那地方人家更别说有石狮子了,外婆曾一度认为,那是那一对老人是神仙下凡,谁知道呢,乱世嘛,什么事都有。记忆中外婆是个很善良的老太太,说话和蔼可亲,她没念过一天书,但她一直教育我要积德行善,看见别人有困难,一定要尽自已的微薄之力尽心尽力的帮助。村里人有大事小事都愿意找我外婆,外婆也从不拒绝,那时侯一直认为外婆身上肯定有仙家护L,那时侯毛爷爷不让信牛鬼蛇神,要是搁现在,外婆也可以立堂,然后治病救人。外婆30几岁的时侯,得了个肚子疼得毛病,一到犯病,记头大汗,绕着炕打滚。跑了医院也看不好,有一天她让了一个梦,梦到她上台阶,怎么上也上不去,结果有个人就扶了她一把,她就上去了,结果第二天他就碰见村里有个老太太,他们也很熟,人家也知道他老肚子疼,人家说,谁谁媳妇,我去神仙爷爷那里给你讨了点丹药,你去跟我拿一下,外婆就跟人家去了,结果拿回来手指头大的的一块丸药,吃了,至此药到病除。